理政大臣:昭信,六十岁,熊章的潜邸旧臣,擅长财政和经济,分管工商部、外交部;
理政大臣:公孙朝,五十八岁,同样是潜邸旧臣,分管宗室、教育部、兵部;
理政大臣:沈明,六十三岁,以刚正不阿、精明干练闻名,分管刑部和工部;
理政大臣:黄永,五十七岁,分管户部。
这个新的领导班子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所有成员都是熊章一手提拔的亲信,卜子夏是天子门生,黄永、昭信、公孙朝更是早在熊章还是太子时就追随他的旧臣。
朝中不少官员猜测,皇帝此举是要收回朝政的权力,亲自掌管朝政。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熊章在组建新的理政殿后,却依然让太子熊恒监国理政,只要求遇到重大事务时再向他禀报。
一时间,那些人也弄不清楚皇帝这是要受权还是放权。
天统七年的除夕,楚国皇宫显得格外冷清。
这是第一个没有太后的新年,也是弥生、端木赐等老臣离开朝堂后的第一个新年。
熊章与熊恒父子二人站在宫墙上,望着远方零星升起的烟花。
“恒儿,”熊章缓缓开口,“你知道为何朕要继续让你监国吗?”
熊恒恭敬回答:“儿臣愚钝,请父皇明示。”
“弥生、端木赐他们告老,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熊章的目光深邃,“但新时代的开启,不应该由朕这个老人来主导,而应该由你们年轻人来开创。”
熊章转过身,看着儿子:“新的理政殿大臣,都是朕信任的能臣,但他们终究是朕这一代的人,你既要学会与他们共事,也要培养属于你自己这一代的人才。”
熊恒郑重地点了点头:“儿臣明白。父皇是要儿臣在理政中树立威信,培养自己的班底。”
“不错。”熊章满意地笑了,“朕老了,终有一天要将这江山完全交到你手中。在此之前,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父子二人的对话,预示着楚国权力交接的加速。
天统七年,虽然因国丧和老臣离去而蒙上阴影,但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站在天统七年的终点,回望这一年,熊章心中感慨万千。
他失去了母亲,告别了多年的老臣,他也意识到他自己也老了,也该为儿子铺平道路了。
现在开始,他学会逐步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