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月明如昼。
楚军水师趁着涨潮,向东瓯港发起猛攻,巨大的楼船如同移动的城堡,向岸上的防御工事倾泻箭雨和巨石。
越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防线很快被突破。
沈浪亲率精锐部队登陆,直扑王宫。
文种组织最后的抵抗,但大势已去,在混战中,文种被楚军生擒,越君不寿则在宫中自缚请降,希望能够保全性命。
东瓯的陷落标志着越国抵抗的终结。
消息传开,仍在抵抗的越军纷纷投降。到九月初,越国全境基本被楚军控制。
十月初,公孙庆、孙恪、沈浪三位将军在东瓯会师,越国正式灭亡。
他们立即向襄郢报捷,并请示如何处理善后事宜。
熊章接到捷报后,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首先,将越君不寿及其直系亲属送往襄郢,赐予府邸,终身软禁。
这是熊章特意保留禹帝血脉,让禹帝的血食不断,也算是对太后母国的一种优待。
越国当时若是举国投降,那熊章肯定会给其一个海外重新立国的机会,但现在越国是被楚军所灭,那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将文种及其主要党羽就地正法,以儆效尤,文种专权弑主,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处决他能够赢得越国民心。
最重要的是对越国故地的治理。
熊章下令,将原越国领土和部分百濮之地划为交州,划分为七个郡,分别是瓯包括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纯属于地图开疆,这三地是一个楚人都没有,不过现在这些地方成为了楚国的交州之地,楚国肯定是要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发的,比如先设为流放之地。
为了安抚越地百姓,熊章还宣布减免越地三年的赋税,并从中原迁徙部分人口前往开发。
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越地的局势,加速了越地与楚国的融合。
天统八年的伐越之役,虽然规模不大,但对楚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楚国完全控制了东南沿海,获得了多个优良港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此,楚国的商船可以更加便捷地前往南海诸国,甚至远达身毒。
其次,越地的归附使楚国的疆域更加完整,东南方向再无后顾之忧。楚国可以集中精力经营西域和漠北,实现熊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