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熊恒监国理政,面对这场争论,他保持了谨慎的态度,一方面,他理解将领们建功立业的心情;另一方面,他也深知连年征战给国家带来的负担,其实在他心中是支持休养生息,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之上,但这事是军方提出的,太子熊恒在仔细权衡后,他决定将这场争议交由皇帝裁决。
熊章在勤政殿,仔细阅读着文武双方的奏章。
窗外,春雨绵绵,滋润着久旱的大地。这位统治楚国已经有四十六年的皇帝,此刻显得格外沉静。
三日后,熊章在理政殿召集重臣,亲自宣布了他的决定。
“北征之议,暂且搁置”,熊章的开场白让在场的武将们面露失望之色,但他接下来的解释,却让所有人陷入了深思。
“朕之所以不同意立即北征,原因有三。”熊章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向诸卿说道:“这其一,国内刚经历大旱,又经越国战事,确实需要休养生息,理政殿诸位爱卿的顾虑,不无道理。”
他的手指划过北方广袤的草原:“其二,秦、赵残部此时尚未在大漠站稳脚跟。朕当年故意网开一面,放他们北逃,就是要让他们去与义渠、东胡等异族争夺生存空间,若现在出兵征讨,岂不是帮他们扫清了敌人?”
这个战略考量让在场的武将们恍然大悟。
确实,如果现在出兵北上,秦赵残部很可能与异族联合抗楚,或者干脆再次远遁,让楚军扑空。
而如果他们与异族互相消耗,楚国正好坐收渔利。
最后,熊章的手指停在辽河地区:“至于燕国残部,历经近十年,才勉强在辽河之地立足,如今他们刚开始开发此地,就像果树刚刚开花,远未到结果之时,此时摘取,为时过早。”
有了皇帝的明确态度,北征之议很快平息,楚国开始将主要精力转向内政。
天统九年三月,熊章颁布《休养生息诏》,宣布了一系列恢复民生的措施:
减免受灾州郡三年赋税;鼓励开垦荒地,新垦田地五年不征;遣返部分士兵归农,增加劳动力;兴修水利,改善农业条件;继续推行鼓励生育的法令。。。
与此同时,吏治整顿也在加紧进行。
楚国的御史台和吏部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一批贪腐无能之辈被革职查办,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得到提拔。
太子熊恒则专注于经济恢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改革漕运,降低运输成本,持续发展海运;规范市场,打击奸商;鼓励手工业发展,提高商品质量,鼓励商家发展核心技术。
再次规范楚国技术专利的执行制度。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楚国的经济逐渐从旱灾和战争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化教育的推广。
在卜子夏的主持下,楚国在县一级开始设立学校,推行教化,不仅教授楚礼,还增设算术、农学、医学等实用科目。
"楚学"自此开始形成独特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