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州,他们视察了防范赵氏残部的防线;在辽东,他们远眺辽河对岸的燕国势力范围。
“记住这些边境的敌人”,熊章对熊恒说道:“他们既是威胁,也是警醒,有他们在,我大楚就不敢松懈。”
最后,他们回到中原腹地,视察各地的民生恢复情况。
在曾经受灾最严重的雍州,他们看到新修的水渠已经通水,荒芜的田地重新长出庄稼;在三晋之地,水利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灾民通过以工代赈获得了生计。
“民生是国家的根本”,熊章语重心长地说道:“武功再盛,若民生凋敝,终将国基不稳。”
这次巡狩让熊恒受益匪浅。
他不仅看到了父亲治理国家的智慧,也深刻理解了"止戈兴仁"的道理。
武功与文治,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天统九年末,楚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战时状态向和平建设的转变。
朝廷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内政上,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陆续推出。
与此同时,军队建设也没有放松。
在熊章的授意下,大将军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轮戍制度,让边境和内地驻军定期换防;加强训练,保持战斗力;更新装备,提高军事技术。。。
天统九年的除夕,熊章与熊恒再次站在宫墙上,眺望远方。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襄郢城更加繁华,百姓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安详。
“恒儿,你可知为何今年朕要力排众议,停止北征?”熊章突然问道。
熊恒沉思片刻,回答:“儿臣以为,父皇是要为楚国奠定万世之基,武功开拓疆土,文治巩固国本,如今外患已除,正当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熊章摇头说道:“这是朕告诉诸卿的理由,除此之外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治国如弈棋,不能只看眼前一步。
若举世无敌,我楚国的武备会不会很快松弛?将士的锐气会不会被太平消磨?”
在熊章的记忆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在天下一统后马放南山,不过十数年,军力就一落千丈。
太子熊恒若有所思的说道:“父皇的意思是,保留这些边境之敌,如同磨刀石一般,时刻砥砺我楚国的武备?”
“正是”,熊章点头道:“有敌在外,则君臣不敢懈怠,将士不敢荒废,这比耗费巨资维持庞大常备军,要明智得多。”
熊恒恭敬受教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