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与怀疑,任务团队仅寥寥数人,虽然都是精锐骨干,但还是力量单薄,任务会非常艰难。
同林默两人同行,一者是一道回去,二者是同郑君山沟通,双方可以保持联系,相互配合,三者嘛,便是想让林默为他出谋划策一通。
不过,现在在车上,还是在普通车厢,三人并没有聊什么正事,而是谈些家长里短,工作不顺啥的话题,把自己伪装成寻常上班族。
三人坐的是早班车,到下午,火车这才进站,车上只简单吃了几口,饥肠辘辘,而且,颠簸的火车,摇得几人快散架。
三人在车站附近寻了处小饭馆,简单吃点,当然,也顺带聊一聊,后续可就要分道扬镳了,林默跟杨海城还好,两家有关系,还可以经常见,但对于郑君山,非必要肯定不适合找上门来。
杨海城这边,他准备采用改造的矿石收音机侦听敌人电台,收集电文素材,方法没啥问题,敌人无法用技术手段侦测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不过,矿石接收无线信号,局限性比较大,不精准、频段受限,且目前依赖天然矿石质量,且设备体积也不小。
既然能避开技术检测,那保密的关键,便是避免被对方发现行踪,固定场所不是很保险,毕竟对矿石接收而言,离得近,效果才会比较好。
但对于周边,已接连在他们手上吃过大亏的日本人而言,肯定会多多留心,临时住进去,又整天窝着不走动,特征太明显,暴露风险很大。
林默给的建议,是某条船运营,正好之前缴水匪,收缴的船,还有一些没能出手,可以搞条客货两用的,在城内外及周边跑起来。
不固定地点,既不易引起什么怀疑,还可以调整改换位置,实现更好的监听效果,而且若有新发现的可疑电台,也可以通过船的移动,通过信号增减确定大致方位,既可以帮到郑君山,也可以靠过去侦听。
再一个,他的任务,是沪杭两城两地,他们的人手可不足以支持构建两个侦听站,用船正好,哪边的通讯比较活跃,都可迅速挪窝换地方。
当然,也有不好之处,船肯定要正常运营起来,才不易引起怀疑,这肯定会影响到侦听工作的开展。
不过,这是可以接受的,林默提醒杨海城,任务目标是搜集素材,而非对对方实时监听,万不可以贪多求全,避免暴露。
另外,在演戏上,杨海城小组内都是技术型人才,肯定不擅长,真由他们自己运营船只,很可能破绽一大堆。
再者,他们人手有限,将精力用在这些上,也会挤占侦听时间,尤其忙碌一白天,晚上这个能合理停船尽情侦听的时间,哪还会有精力?
商议后,决定从三队这边匀几名队员,为他们运营船只,顺带也保护他们,而他们这些人,平常只需在忙碌时搭把手,顺便做点杂活不让人引起怀疑即可。
而郑君山这边,林默也建议他搞几条船运营起来,水路、码头这些,都是外来人众多的地方,他们藏在其中,不易被察觉。
再者,他们的任务目标,也非集中于一城一地,而是沪杭这一片广大区域,这里水网密集,不少时候用船更方便,也更不易引起注意。
聊完,吃好,郑君山告别了林默与杨海城,至于杨海城,也要先归家一趟,毕竟他名义上也是放假,而两家离得不远,自然一起。
在一条路口,下了黄包车,分别之后,林默迈着步,走向一条相对幽静的青石路,这条不是商业街,住在此的也多是有点家底的,宅子大,人相对少,且这个时间,外出的人也不多,显得有些安静。
近乡情更怯,林默踌躇了会儿,这才苦笑着摇头,大跨步往内走,没有任何一点犹豫。
“…大公子…您回来了…”走到路尾,门口的护院,盯着林默辨认了好一会儿,这才快步上前,一脸笑意的开口。
林默已数年未归,护院虽听说这几天,林默将归家,但没准确日期,真看见人,细细辨了辨才敢认,毕竟林默变化也不小。
感觉手上一轻,行李箱居然已跑到人手上,林默微微愣了愣,这不简单呐!他知道家里护院这些都有功夫在身,但没料到,这位功力这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