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则,是对水师之打压。
非是打压有功之臣,而是压制一下水师的气焰,否则刚一开战便全国通报其赫赫功勋、鼓舞嘉奖,愈发使得水师上下气焰高涨。
至于姜恪之功……却是正好符合文官之利益——斩将杀敌固然功勋赫赫,但如姜恪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堂皇大气呀!
与其杀人盈野、伐师灭国,何如剑胆琴心、令敌酋感念于大唐之强盛,从而主动内附?
一抑一扬,符合文官之利益。
当然也符合他这个皇帝的利益。
强盛的军队是皇权的根基,但超出掌控的强盛军队,却是皇权的隐患……
李承乾心中已经属意刘洎之言,却看向李积,温言问道:“英公对此有何谏言?”
李积略一沉吟,颔首道:“中书令之言顾虑周详、公允明正,微臣附议。”
他与房俊确实结成联盟,共同维系军方之利益。
但彼此之间却又代表着不同派系之利益,此番中南大战完全由房俊一系所主导,他付出了不少代价才勉强将一些贞观勋贵子弟送去岘港,如今又岂能愿意眼睁睁看着房俊一系攫取功勋、声势大涨?
功勋是不能埋没的,这是帝国立国之本。
但主次轻重却可以商榷……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又看向马周:“侍中以为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周对这些争权夺势不感兴趣,也不愿掺和:“陛下烛照万里,乾纲独断即可。”
李承乾欣然道:“那就依从中书令之谏言,先商讨对姜恪之奖励,李谨行、李景仁之功绩稍后再议。那么,裴爱卿认为以姜恪之功应当如何奖赏?”
他可以听从刘洎之谏言强行认定主次、先后,但对于有功之臣的叙功、奖赏,还是应当由兵部来拟定。
若是此刻剥夺兵部之职权,那个棒槌回京之后必是要找他来闹一闹的。
顶不住啊……
裴行俭显然早有预案,见陛下询问,不疾不徐道:“兵部拟定,授爵开国县男,勋转上骑都尉,散官定远将军,官拜水师郎将。”
一旁刘洎蹙眉。
大唐的官职体系其实有些复杂。
譬如勋阶上骑都尉、散官定远将军,皆属于荣誉性质与实际担任官职并无干系,爵位决定待遇,最后的水师郎将才是真正的官职——通常称为副将。
在水师序列之中,都督、主将、副将、偏将、校尉,由上至下分列五级,其中副将即郎将已经是高级武官,拥有独自统兵作战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