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那边,他对于这件事几乎是完全放权交由周建安定夺,甚至崇祯说了,即便是周建安自己持有百分之百的股份他也没有丝毫意见。
至于股份是什么意思,周建安害怕崇祯不清楚,那也是给他说的仔仔细细的了,而崇祯还是那句话,完全交给周建安自行处置。
如此一来,周建安也懂了他的意思了。
不过自己控股百分之百,那肯定是可能的事,毕竟自己也毕竟不是为了此事而奋斗的、
要是自己真的拿了百分之百,世人该如何看待自己?
吃独食,那可不是好事。
来到大明这么多年,对于人情世故方面,周建安处理的也更加游刃有余起来。
对什么人该狠,对什么人该柔,他更是分得清清楚楚。
倒是他那老丈人害怕他真的犯傻,真的将百分之百的股份给划到自己头上来,所以接连几封书信就给周建安发了过来。
字里行间全是劝解之意,看着老丈人如此担忧的样子周建安都不由的好笑,他甚至觉得自己这老丈人是不是首辅当久了,胆子也小了呢?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周建安做出了他认为最好的方案、
他将股份分为了很多份。
一份,乃是以皇帝的名义,占百分之十。
一份,乃是以吏部的名义,占百分之五。
第三份,则是以宗室的名义,同占百分之五
另外,还有以兵部的名义,占据了百分之五,刑部的名义,占据了百分之三,礼部的名义占据了百分之三,工部,占据百分之五,户部则是大头,分到了百分之十三。
最后一份,也是最重要的一份。
他以自己的名义,占百分之五十一。
至于为何这么分配,那是有原因的。
根据周建安的估算,开放贸易之后,大明的整个贸易额可以达到三千万两之巨。
不过这个三千万可不是落到一个人头上的。
并且由于之前郑芝龙的捣乱,松江水师的覆灭,导致西番人现如今整个占据了所有的海上贸易线路。
这些人吃人肉还不吐骨头,完全将之前谈好的贸易赋税等等全部撕毁。
就在周建安打仗的这一年多时间以内,朝廷在海上贸易方面收到的赋税已经比最高的时候低了近七成了。
这可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要知道百废待兴的大明现如今能够存活下去,靠的就是海运贸易的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周建安压根没有想过和郑芝龙和谈的原因所在了。
要是真的答应了郑芝龙的一切要求,大明在海上贸易的收入将会降到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