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宋江不用造反了吧。”
——“哈哈哈,苏辰刚刚还气走了一个评委,结果现在宋江又不用造反了。”
【街市上,有童谣传出。】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董卓:此歌,主何吉凶啊?”
——“历史推动者:童谣。”
——“古代小孩牛逼啊。拆字法很6,还会作诗,还挺押韵。”
——“童谣这东西是真邪门。”
——“苏辰写童谣一直可以的。”
【江州衙门。】
【“黄通判说有要事。”小厮入堂禀报。】
【江州知州蔡九道:“什么要事,不就是求个职吗?”】
【“告诉他,朝廷下了大赦令,该放的都放了,眼下没他什么事儿了!去吧。”】
【黄文炳不顾阻拦直接闯了进来:“相公,相公。”】
【蔡九挥手不耐烦道:“有事儿明天再说。”】
【“相公请留步。”黄文炳道,“关乎国家大事,小人不敢拖延。”】
【“哦,什么国家大事?”蔡九问道。】
【“嘿,有人在浔阳楼上题了反诗了。”黄文炳从怀中掏出抄录的诗句,“相公你看,这上面不是明明写着吗?”】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此人将自己比作叛贼黄巢,不是存心,要反我大宋天下吗?”】
——“阅读理解满昏。”
——“黄文炳果然不是好东西。”
——“人家写一首诗,你就打上小报告了?”
——“给宋江一个机会吧,人家等了好久的大赦。”
【蔡九道:“哎呀,穷文人发几句牢骚,你何必当真呢。”】
【“诶,相公。”黄文炳不同意道,“你可不要小瞧了那个郓城宋江。”】
【“小人刚在街上听童谣唱: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啊。”】
【“什么意思?”蔡九问道。】
【黄文炳解释:“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字头子一个木字,念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