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异议。
“关内许多人因为天骄之战的事情承了他的情,你们想去闹事,恐怕没这么简单吧。”
“怕啥,那些人能护得住他一日两日,还能住在他铺子里不成?只要那些人一走,我们马上就去。”
。。。。。。
就在这些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清明已经选定了开张的日子。
在外面,像是清明这样的铺子一般是不能随便开的,需要官府登记在册,并且通过一道道关隘盖下许多部门的印章,而且上面刊登的内容也都要经由官府审核。
毕竟官府掌控百姓,更需要掌控舆论,报纸就是最为关键的一张嘴巴。
所以外面大部分的铺子背后都有官府的影子,这种有官家背景的铺子卖出的报纸就被称为邸报。
而在市井之中,也有一些铺子,平日里不刊登重要的信息,就流传一些坊间的八卦。
这种铺子发行的报纸便被称为小报。
邸报更有公信力,而小报则更具娱乐性,邸报乃是一城各单位必须订购,而小报则是百姓自愿购买。
邸报铺子设有“采风使”,以“观云”为暗号搜集民情,以“问雨”为暗号探查官场动向。
而小报铺子同样设有类似的职位,被称为“听檐郎”,一般都是一些小乞丐,或是青楼账房组成。
清明的这间小铺子,早就和“南朝”打好了招呼,整个“南朝”里的人都是“听檐郎”,只要搜罗的情报可靠,自然就可用情报换取一些赏银。
这对“南朝”的众人来说也是多了一笔外快,横竖不过多一只耳朵多听一点罢了,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搜集情报之外,寻常铺子还设有簪笔吏,司谶官。
簪笔吏负责写文章,或者是将收来的文章进行修改,最后再交由司谶官统一审核是否刊登。
这两个职位,如今清明铺子里人手不足,自然就由他自己一肩挑之了。
最后就是卖报一事,由“说栏人”拿着编辑好的小报进行推广售卖,清明铺子的“说栏人”则在唐念酒毛遂自荐之下落在了他头上。
也确实一个孩童去售卖小报更占便宜,许多人都会看在孩童年纪小买一份小报。
就这样,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报铺子也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噼里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