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了今日,户部连军饷都要克扣,那些言官却还在争论朕配不配坐这个皇位!”
狄仁杰沉默了。他知道这些事。
去年冬天,他在大理寺审过一桩案子:一个河西军的小兵偷了粮仓的米,被抓后哭得撕心裂肺,说家里老娘快饿死了。
他想从轻发落,却被御史弹劾“徇私枉法”,最终那小兵还是被判了流放。
那时他就想,这天下的道理,为何总是对百姓最苛责?
“所以朕赏钱,”武曌的声音缓了下来,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朕给他们银钱,给他们田地,给他们子女免除赋税的文书。”
“他们冲锋陷阵,不是为了李唐,不是为了武氏,是为了自己的好日子。”
“这世间最实在的,从来都是银钱粮食,不是那些写在史书里的忠义。”
狄仁杰抬起头,忽然问:“陛下还记得显庆年间,您让臣查的那桩贪腐案吗?”
武曌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记得。兵部侍郎克扣军饷,被你查出,朕斩了他全家。”
“那时陛下说,军饷是将士的命根子,贪墨军饷,比通敌叛国更该死。”
狄仁杰的目光沉静如水,“如今陛下重赏将士,与当年严惩贪腐,其实是一个道理。”
武曌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暖意:“还是怀英懂朕。那些老臣总说朕用‘妇人之术’笼络人心,他们懂什么?”
“当年太宗皇帝能让尉迟恭单骑护驾,不是因为尉迟恭是忠臣,是因为太宗给了他别人给不了的信任与富贵。”
“这朝堂之上,人人都骂‘铜臭’,可谁又能离得开这‘铜臭’?”
她转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扇窗。晚风带着洛水的潮气涌进来,吹动她的衣袂。
“怀英你看,洛阳城的灯火亮起来了。”她指着远处纵横的街巷,“那些灯下面,是无数想过好日子的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朕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觉得,跟着朕,能过上好日子。”
狄仁杰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并州老家,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当官的要是忘了百姓要吃饭,那官帽迟早要掉。”
他那时不懂,总觉得为官当以“忠义”为先,如今才明白,所谓忠义,说到底是让百姓信得过你——信你能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安稳觉可睡。
“只是臣有一事不明。”狄仁杰的声音低了几分,“陛下如今威加四海,军中将士莫敢不从,为何还要用酷吏?来俊臣那些人……”
“来俊臣?”武曌转过身,眼神冷了下来,“怀英觉得,朕是喜欢听那些罗织的罪名吗?”
她走到一幅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长安的位置,“李唐宗室在关中盘根错节,那些老臣表面臣服,暗地里勾结藩王,朕若不拿出雷霆手段,这朝堂早就乱了。”
“你以为云州之战为何能赢?不光是赏钱,是朕先斩了三个通敌的将领,抄了他们的家,那些人才知道,背叛朕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