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殿内众人的殷切注视下,宣命使(负责宣读圣旨的官吏)缓缓展开手中的圣旨,稍作停顿,随即以沉稳、平缓的口吻,一字一顿地朗声道:
“敕曰:
“卿忠勤夙着,翊赞朝纲,功业昭彰,朕心嘉慰。
“今特赐姓朝臣,擢升左大臣,兼领上总介之职,以旌尔劳。
“夫爵赏酬功,位禄彰德。往惟恪慎,克尽股肱之任,用副朕托。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霎时间,殿内众人的呼吸仿佛都停了。
尽管已经做足心理准备,但宣命使所诵出的内容,还是令殿内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但凡这类诏书,都是使用“宣命体”——即特殊的日语文体——语言风格迥异于汉文与日常用语,不仅有生僻的字词,而且念诵时的语调还特别奇怪,所以不是特别好懂。
不过,具体的封赏内容,殿内众人还是听明白了。
这一回儿,青登一口气获得三项赏赐——赐姓“朝臣”!升任“左大臣”,加封“上总介”!
其中的随便一项,都足以令人惊叹不已!
“八色姓”早就是名存实亡,在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便停止授予。
青登先前之所以获授“宿祢”(八色姓的第三等),完全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是时,青登粉碎了长州人的“火烧京都”的阴谋(池田屋之变),随即又击退了长州人的侵袭(京都夏之阵),功劳太大,朝廷不知如何赏赐,不得不重启“八色姓”,赐姓“宿祢”,以示恩宠。
这本就是特事特办,没成想其位格竟还能提升!
“朝臣”乃“八色姓”中的第二等,高于“宿祢”,仅次于“真人”。
“真人”一般不外授,所以“朝臣”就是臣子所能荣获的最高级别的姓。
曾经独领风骚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豪杰,在自夸自擂的时候,都只敢以“朝臣”来标榜,不敢把“真人”的头衔揽在自己头上。
获授“朝臣”固然可喜,但跟“左大臣”相比,毫无疑问是后者的含金量更高!
青登原有的官职乃从三位左近卫大将,如今直接连升数级、跨了一个大等,擢升为正二位左大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二位的官职共有两个,一是左大臣,二是右大臣,前者的级别在后者之上。
除非是丰臣秀吉那样的特例,否则官位更高的关白(正一位)、太政大臣(正一位、从一位),都只能由血统高贵的五摄家来担任。
【注·五摄家:公家之中最高位的家格。前2大摄家:近卫氏、九条氏。后3大摄家:鹰司氏、二条氏、一条氏】
换言之,“左大臣”已是一介臣子所能获授的最高官位!
至于上总介,它与安艺守一样,属于“地方官”的序列。
各国的最高长官称为“守”,次官称为“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