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明白,李至刚一直对于清流文官集团,夺了他的户部尚书耿耿于怀。
现如今,就是存了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思!
最好是那些清流文官们对于救灾等事一筹莫展,然后再让皇帝想起他李至刚的好来。
“以行!”
李景隆淡淡的说道,“你心里最好有个预案!”
陡然,李至刚的心跳加速,“您的意思?”
“一会进宫!”
李景隆低声道,“皇上难免会问询你的意见!”
咚咚咚,一想到又有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李至刚瞬间呼吸急促。
眼中精光四射,快速琢磨一遍之后,立即说道,“还是老样子,派遣大员去地方。一,组织官绅捐款捐物,二,调集粮草稳定百姓。三,以工代赈,修河治宰。四,请求免税安定民心。”
说着,他摩拳擦掌道,“治灾如治病,尽早尽快。。。。”
李景隆看着他一笑,没有说话。
“贼他娘!”
突然,李至刚破天荒的骂了脏话。
“骂谁呢?”李景隆笑道。
“您也说了,这次决口三年前就有征兆了!”
李至刚冷笑道,“这三年,朝廷是没给河道拨钱吗?没让地方官加固河堤吗?钱没少花,话没少说,可三年之后,还是决口了!我看这回,皇上又要。。。。”说着,他急忙闭嘴,但却做了个手掌下劈的动作。
含义,不言而喻。
老朱最擅长的就是追责!
不出事就罢,一出事。。。。。人头滚滚!
“哎!”
李景隆叹口气,又道,“太子爷这些年推行河海之策,其中治河之事,四五年前就开始提及。”
“哼!”
李至刚接口道,“提是提了,可下面谁执行了?”
说着,他压低声音,继续道,“治河用谁呀?河南山东的官员们,这几年一茬换了一茬。。。。。我以前还听吏部的人抱怨,那俩地方官员换的比起夜都勤!”
“呵!”李景隆一笑,“你呀,何时变得这么。。。牙尖嘴利了?”
李至刚撇嘴,“东宫那边的清流们,整日撺掇着太子,预治地方必安地方。啥意思?说白了就是把地方上都换成自己这派的人!呵呵,结果人是换了,可他妈就忙着换人了,事呢?谁做了?”
“太子爷又是耳朵软的,只要地方上要钱,就没有不允的。。。。”
“国库前些年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家底,现在还剩多少?”
说着,他突然神情一变。
“太子爷刚从河南过,那边就决口。。。”说着,李至刚急忙闭嘴,心虚的看看左右,见左右无人只有李景隆,才安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