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弱了,你又怎么知道强势的一方会不会起心思,把另外一方彻底弄死呢?
如此情况,自是令洛阳城繁华的表象的暗处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山雨欲来的沉重感,侵扰着每个朝臣的心头。
他们心思各异,暗流涌动。
可这一切,很显然被端坐于未央宫一处宫殿内的苏武并不放在心上。
因为自执政以来,他所经历的风雨不少。
那些士族的心思,他也早就看得透彻。
无非就是怕他们手中的权力不稳。
所以又在那暗处互相跑动一下,商量着怎么来面对自己,来反对自己,然后联合在一起,在之后的权力争夺中找些“冠冕堂皇”的话,来对抗自己。
呵…
一群不知死活的猪犬。
想到这,苏武先是嗤之以鼻,随即又看着手中的皂书的文字,露出了欣赏的神色。
上面最顶端正写着——科举二字。
这是苏武找荀瑾瑜的要的。
而事实上,早在此前苏芷若对他说过第三次模拟的时候,他就对于这个制度很感兴趣了。
毕竟以一个皇帝敏锐的政治直觉,他很清楚这个在苏芷若嘴中一笔带过的制度对于如今的大周有多大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周实行察举、举孝廉,向天下网罗贤才。
然而,也正是如此,所以在时间的流逝中,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官吏出自当地世代为官的世家中。
这是因为凭借着早先为官的优势,他们积累声望,庞大的影响力,垄断了仕途。
而如今世家尾大不掉,要想解决,自然就如同那些洛阳权贵们所想的一样,需要引入寒门血液,扶持来打击他们,加强手中的权柄。
而以前,他都是在自己设立的太学院选拔,找一些家世清白的。
这不仅麻烦,还得好好筛选有没有世家布置的棋子。
可现在,科举制的出现,明显就比他原先用的方法快多了。
向天下选拔人才,虽说还是有一大部分出自世家,但还是可以有一小撮出自寒门——尤其是他作为皇帝,可以亲自暗箱操作上。
而且,这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