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就是地了。
一旦尚集缺人得到补充,集体农庄的农户百分之百的就位,那么这一带所有的可耕地就都分光了,想要继续容纳农业人口就必须继续往西北方向发展。
新岛上的青帝、山海、尚集三城,都是位于新岛的中部和北部,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是要再建第四座大城,形成一条环形城市带的话,那涉及到的问题就太多了。
相反不建立新的大城,那么统治和管理又会变成新的问题,这就叫人十分的挠头了。
至于第三个问题,主要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瓶颈了。
万岛的气候可以一年三熟,新岛这边也自然是一样,不过这既是恩赐又是个隐秘的诅咒。
粮食作物快速、大量的成熟,自然就会狠狠的消耗地力,只要经过短短数年田地就会变得贫瘠、导致产量严重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仅仅是使用农家肥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看化肥,这才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根本因素。
可是今天的尚集哪有实力、哪有人再建什么化肥厂,杨锋一想到这个就不停的长吁短叹。
背靠猎寇系统,化肥厂的设备他可以轻易兑换出来,可是生产化肥的原料可就不行了,这要是全部依靠兑换,哪有多少积分都不够。
按理说新岛这么大一块土地,应该有些相应的矿产,可要命的却是整个新岛能够真正控制的区域不过60%。
那些真正好的地方,什么便于耕种的平原、什么已经探明的矿产、什么优良的港口都在澳洲人和本地人的控制之下,杨锋去拿只会加速冲突的爆发。
没法子了,现在杨锋是不能促使冲突爆发的,那么就先想替代方案。
派香肉去探矿?
直接兑换一张新岛的矿产分布图?
干脆向澳洲人购买?
不然就直接瞄准国际市场?
可这些办法都不能在短期内奏效,未来还有被人卡脖子的危险,既然这样就只好先借鉴三王山发展的经验了。
兑换鸡雏、兑换猪羔、兑换牛犊,当然也少不了羊。
大面积播种双食苜蓿。
建立大规模的粪肥厂。
化肥有所欠缺的话就先把农家肥给安排上。
杨锋他在记忆中搜索,新岛应该是有磷矿的,氮肥未来可以从龙宫炼化那边满足,最后剩下促进根系生长的钾肥,那就只能去找钾盐或是矿床了。
目前川地每个月十万八万的输送移民过来,新岛这边的需求增长也很快,杨锋要试试寻找其他的渠道了,必须在一年之内解决这个问题……
当杨锋在新岛上疯狂工作,手刃一个个难题时,历史的车轮还在往前转动。
美国人和日本人的秘密谈判终究还是黄了。
得到明确的指令后,美国空军第一时间增强了轰炸的力度,B29机群同时从万岛、井岛、吕宋等地起飞,不停的对日本本岛实施轰炸。
在海量的炸弹、燃烧弹面前,日本人大量的灰飞烟灭,日本的战争潜力也在迅速的下降。
还有日本控制下的宝岛、三韩、沪上等地也不例外,军事目标都遭到了美军轰炸机无情的摧毁,在这种情况下,金陵战役终于是结束了,日军也真的做到了战至最后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