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剩下就只有四个了,其中外贸和隆福寺印刷也不行,一个三十来人,一个四十来人,这同样无法满足需求。
这么算下来只有一个新华和东单了,最初的时候李四麟想要新华,但人家肯定不干,怎么说也是一个近千人的大印刷厂,兼并需要的程序太多。
这么算下来最方便的就是东单,朱光美也相中这个印刷厂了,本来已经谈着呢,可吴泽颖出幺蛾子了。
这是一家公私合营的印刷厂,原本的大老板姓傅,也是首批签署公私合营的商人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人的人品真的没的说,虽然有些老古板,例如体罚工人,有门第观念,财务上非常保守。
但过去的商人有几个不这样干的,反正李四麟是没听说谁不这么做的。
这只是当时的一个习惯而已,而且要知道在他那里退休的工人是怎么描述他吗?
“他罚你站,但同时他跟着你站,年底的红包奖金一分都不少。”
要知道他签署公私合营的时间远比强制时间要早多了,比娄半城起码早了半年。
而且当时公私合营也是给了他股份,但定息只有5%。
可这5%里,用于技术改造的大概占到2%,这可是自费啊。
用于他自身的只有1个点,最后两个点全拿来给工人补贴生活。
这还只是一方面,解放前京大的学生印刷关于反内战的宣传资料,傅老只收了成本,而且是连夜赶工。
在鬼子占领期间,拒绝印刷鬼子的传单,也是花费了不少钱财才幸免遇难。
他有三不原则,“不拒急单,人家要真有事呢,不裁老工,哪怕是不赚钱甚至亏钱的时候,还依然养着十几名六十岁以上的老工人,不降成本,无论什么时候他出的印刷品永远是质量第一。”
就这一点后世有几个企业能做到,尤其是私人企业。
当年解放前,是他秘密印刷了我们的入城宣言,当时的晋察冀都特批保护他的财产。
反正李四麟认为这个傅老比他自己要高尚很多,他肯定做不到像人家这样。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