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昂颔首:“圣人如此重视,我等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金榜题名。”
说到这四个字,众人皆心中火热,忽又讨论起一事,省试有进士、明经、明法三科,该报哪一科?
陈昂当仁不让:“我来长安赶考,便是奔着进士科来的。”
“陈兄才学出众,为诸道举子翘楚,选进士科乃实至名归。”陆献笑道。
“愚弟惭愧,自知才学不足,便择明经科。”
两人率先开口,显然早有准备。
陆献看向一人,笑问:“明德,你有何打算?”
陆明德不假思索:“我虽不才,愿去进士科搏一搏,见识一番大秦文才之盛。”
陆献赞道:“依我看,这一届举子,除了陈兄,便属明德你,最有才学。”
“说不定,这进士科状元,由你二人角逐。”
陆明德满脸谦逊:“陆兄谬赞了,大秦人才济济,我不过后学末进,哪敢为天下先。”
陈昂看他一眼,跃跃欲试,这位吴国士子,堪称他之劲敌。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涉及状元之争,只能各凭本事了。
三人议定,转而看向一名举子,此人打扮与众不同,穿一身青色圆领袍衫,戴幞头,束蹀躞带,却是一介官员,万年县法曹参军贺伏佳。
迎着三人目光,他神色沉着:“陛下开明法科,我自当一试。”
陆献讶然:“以贺兄之才,报考进士科,亦绰绰有余。”
“选明法科,着实有些可惜。”
对天下举子来说,若有把握,首选进士科,其次明经科,这两门才是正科。
至于明法科,乃至明书科、明算科,虽也是省试一类,却只是杂科,受举子嫌弃。
贺伏佳笑道:“大秦首次春闱,陛下只开三科,却让明法科与进士、明经同列,可见,对律法之才一样重视。”
“我虽不才,却也熟读秦律,素喜升堂断案,便不与诸位争了。”
陛下曾在洛州偃师县升堂断案,明察秋毫,三言两语间水落石出,他一向视为榜样。
为民申冤,惩恶扬善,才是他最大追求。
人各有志,陆献、陈昂、陆明德自不会非议,转而猜测三科试题,希冀压中。
说话间,陈昂忽然提起一事:“这些时日,官府张贴布告,把一切旧钱,换成开元通宝。”
“诸位可曾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