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令向逊上书,为其子向超求情,免徒一年之刑,愿闭门思过,不敢再犯。
高楷冷笑:“朕三令五申,不得徇私舞弊,他却当成耳旁风,还敢知法犯法。”
“传朕旨意,黜落向逊官职,让他告老还乡。”
“长安县令,由顾彦辉接任。”
“遵旨!”群臣神色凛然。
明法科并无争议,明经科亦然。
裴季、窦仪、萧宇三位尚书看法一致,公推陆献为榜首。
惹得高楷好奇,他有何高见,成为众望所归。
宣纸上,陆献笔走龙蛇,针对关中漕运,提出分段运输、增设仓储之法。
具体而言,在洛州河阴县,设河阴仓,承接河南道、淮南道租赋、粮帛。
允许淮南道诸州漕运船,在此卸货返回。
随后,从河阴县到陕州这一段,由官府雇船运送。
进入陕州境内,到三门山以东,设一仓,经水运,抵达三门山以西,再设一仓,避开中流砥柱。
转陆路,到京畿道华州,溯黄河入渭水,运抵长安城。
沈不韦称赞道:“由此法运粮,损耗大降。”
高楷赞同,从洛阳到长安这一段,着实是漕运一大痛点。
分段运输、增设仓储,正可降低损耗,不至于十不存一。
都水监邓洛拧眉:“虽如此说,但从水路转陆路,三百里崎岖山地,耗费人力畜力甚重。”
“至少,要六千辆牛车才够。”
高楷叹了口气,这时代,交通不便,水运、陆运,皆困难重重。
陆献这计策,只能降些损耗,却无法治本。好在,开国之初,长安城人口不算太多,粮食需求可从关中调运。
不过,天下一统之后,人口必然大增,必须防患于未然。
“先按此法转运,若有不足,再查漏补缺。”
“是!”
至此,陆献为明经科榜首,毋庸置疑。
然而,接下来这进士科状元,却争议不断。
这时节,进士科第一名,自是状元,第二、第三名,却为榜眼。
只因金榜之上,状元居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形似人眼。
并无探花,只在新科进士曲江宴游时,选最年少者为探花郎,以此戏称。
这状元之争,便在陈昂与陆明德之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