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会在意他的言辞?
无人关心!
抛开胡家大少的名头,仅凭他那卑微的县尉之职,在应天城,连六部中无名小吏亦不屑一顾。
故而,他唯有顺从。
待到时机成熟,或许自会明了。
胡仁彬落寞离去的背影,胡大老爷并未多加留意。
即便胡义已告知逆子归途中的臆测,胡大老爷亦未放在心上。
胡家已不堪“圣宠”之重。
荣耀、颜面、地位皆备,除却实权,胡家已至大明帝国之巅。
余下时光,当低调隐忍,静待时机。
然而,世事无常,老朱家生了变故。
直至此刻,胡大老爷仍不明所以。
老朱家千金何以青睐此逆子?
他有何过人之处?
更甚者,老朱家岂能一再纠缠胡家?
小月儿已嫁入朱家,且身怀六甲,为何仍紧盯不放?
念及此,头痛不已。
所幸自己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
既觊觎我家“猪”,我便将其送走,任你背后如何筹谋,猪已不在,你又能耐我何?
胡大老爷想到此,嘴角微撇,双手负后,着手筹备起胡仁彬的婚礼。
胡府大少爷即将迎娶新娘的消息,迅速传至朱元璋耳中。
望着前来禀报的宋利,朱元璋困惑地眨了眨眼。
“不对吧?”他疑惑道,“宋利,前两日不是说胡仁彬还单身吗?怎么转眼间就要办婚礼了?你们莫不是在戏弄朕?”
朱元璋一怒之下,虽不至伏尸百万,但血溅五步绝非虚言。
宋利闻言,立刻跪倒在地,高声回答:“回皇上,锦衣卫与宫中探子所传消息,均无遗漏。胡仁彬之前确实未定亲。但自皇上派老奴传讯后,胡大人次日便前往礼部查阅官员子弟名录。随后,他重金聘请多位媒婆,携礼登门拜访心仪之家。昨日,胡大人已敲定少爷与国子监祭酒家女儿的婚事及婚期,并将大婚之日定于十日之后。今日,胡仁彬被胡府之人从上元县带回,胡府持胡大人名帖前往吏部为其告假,婚礼筹备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听完宋利的汇报,朱元璋恍然大悟。
他深知胡大老爷的用意,心中五味杂陈。
胡惟庸此举,竟是防备自己将女儿许配给胡仁彬?为了避免皇命赐婚,他索性抢先一步办了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