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去看书>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 第112章 朝堂的“狂欢”,一场递向泰山的“奏疏”(第4页)

第112章 朝堂的“狂欢”,一场递向泰山的“奏疏”(第4页)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与“自责”。

“父皇!”

“儿臣……儿臣,有罪!”

“儿臣,不该,沉迷道藏,以致让汉王皇叔,与吴王三弟,对我那浅薄的‘格物之学’,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误会!”

“儿臣,所谓的‘点石成金’,不过是利用‘水银’与‘白铜’,所进行的一种,障眼法般的‘炼金术’,其所得,乃是‘伪金’,非是真金!”

“而那所谓的‘泰山求宝’,更是儿臣在解读古籍之时,断章取义,所产生的荒唐的臆想!当不得真!当不得真啊!”

“此事,皆因儿臣一人而起!与汉王皇叔、吴王三弟,皆无关系!”

“恳请父皇,降罪于儿臣一人!切莫因此等荒唐之事,而乱了朝纲,动摇了国本啊!”

漂亮!

实在是,太漂亮了!

他,在最关键的时刻,主动站了出来!

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无心之失,却勇于承担责任的……“圣贤”形象!

他不仅给了,李恪和那些宗室,一个可以下的台阶!

更是给了他父皇李世民,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地,结束这场闹剧的完美借口!

用一种最“仁德”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就将这场由他亲手掀起的滔天巨浪,给抚平了。

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那个将一切都算计到了极致的儿子。

心中,只剩下无尽的疲惫。

而长孙无忌,则在旁边,看得浑身冰凉。

太子从一开始,要的就不是什么“宝藏”。

他要的,是借着这场,荒唐的“闹剧”,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彻底地摧毁,吴王李恪,在宗室和朝堂之上,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所有威望!

从今天起,李恪将永远背上一个,“轻信妖言,蛊惑君父”的污点。

再也不可能,对太子的储位,构成任何威胁了。

看似荒唐的“炼金”闹剧。

最终,却演变成了太子李承乾,对他所有政敌的一次,“不痛不痒”的打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