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明白。”
“正因如此,弟子才自觉或可一试。“”
“弟子生于书香,长于郡守之位,深知庙堂规矩;”
“后弃官钻研农事,足迹遍及九州,察验各地农桑,撰述《齐民要术》。”
“农事,非闭门造车之术,需上察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
“大明若真如传言般重农,其所行之道,必暗合我农家‘顺天时,量地利’之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弟子前往一为探究大明农业兴盛之根源;”
“二为展示我农家积累,以《齐民要术》为凭,与大明农官、农户交流切磋;”
“三则……观其政,察其民,看看那大明,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是我农家可倾力襄助的‘为政之首’。”
他顿了顿,继续道:
“此行,弟子当持开放之心,学习其长,亦补其短,扬我农家之学。”
许行微微颔首。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从耕田、收种、种植各色谷物瓜果,到栽种树木、饲养牲畜家禽乃至制造各种农副产品,几乎无所不包。
其深度和广度,就连许行也自叹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及。
这样一部集大成的农学巨着,本身就是农家最好的“拜帖”和实力的证明。
让贾思勰带着《齐民要术》前往大明,这份重量,必然足以引起任何帝王的关注。
许行终于下定决心,沉声道:
“好!”
“思勰,你且携《齐民要术》及精选良种、农具图册,即日启程,前往大明。”
“你此去,一为交流,展示我农家之学;二为考察,深入了解大明农业新政之利弊;三为铺路。”
“若大明果真是我农家理想践行之地,便相机而动,为我农家弟子日后在大明立足奠定基础。”
“凡事谨慎,多思多察,遇事可临机决断。”
“弟子,谨遵魁首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