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名家所求,非一官半职,亦非一片封地。”
“哦?”
“名家只需一院一室。”
“先生之需,朕准了。”
朱胜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便做出了决断。
“朕可在翰林院下,特设‘名理馆’,由先生主持。”
“至于授课传学之事,朕可与礼部商议,于太学或新设学堂中,增设名理之科。”
公孙龙闻言,深吸一口气,即便以他古井无波的心境,此刻也不禁泛起波澜。
他所求的,大明天子不仅给了,而且给得更为周全,更为尊重。
这已远超他最初的预期。
他整理衣冠,对着朱胜,深深一揖到地,这一次,比方才初见时更为郑重:
“陛下信重,开明若此,老夫……臣,公孙龙,代名家上下,谢陛下隆恩。”
“老夫必竭尽心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朱胜满意地颔首:
“平身。”
“具体细则,朕会命内阁与礼部、吏部协同拟定。”
“公孙先生可先于馆驿安顿,着手筹备名理馆事宜。”
“臣,领旨!”
待公孙龙与公孙盈告退离去,养心殿内恢复了宁静。
江玉燕上前一步,轻声道:
“陛下,名家之学,固然精妙,然其辩术亦可能惑乱人心,滋生事端。”
“如此重用,是否……”
朱胜知道江玉燕的担忧,笑了笑:
“玉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名家之辩,若用于理清秩序、明辨是非,便是利器。”
“若任其空谈诡辩,混淆视听,则为祸患。”
“朕既用之,自有约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