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五年,冬。长安的冷,是能沁到骨子里的。
天色晦暗,铅云低垂,压得整座皇城都透不过气来。
鸿胪寺官廨内,炭火在兽首铜炉里烧得正旺,依旧驱不散从门缝窗隙钻进来的寒意。
魏叔玉靠在矮榻上,身上搭着一条厚毡。
案几上堆积如山,是来自四方藩国、羁縻州府的文书卷宗。
魏叔玉还没来得及细看。别人不清楚里面的价值,魏叔玉却格外的清楚。
如果操作得好,它们的价值堪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像有关百济、新罗的文书卷宗,其中就隐藏着许多对大唐有利的情报。
杯中的热茶刚抿一口,门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甚至带着点踉跄的脚步声。
未等文吏通传,帘子已被猛地掀开。一股凛冽的寒气裹着雪花卷入,冲得炉火都猛地一亮。
来人正是他的心腹,鸿胪寺译语丞王玄策。只见他一身风尘,皮弁歪斜,官袍下摆溅满了泥雪。
王玄策脸上冻得青白,嘴唇因急促的喘息泛着不正常的红。
一双眼眸再不见平日的机敏,只剩下焦灼,乃至一丝惊惶。
“驸马爷!”
王玄策顾不得行礼,几步抢到榻前。从怀中掏出绢帛,还有几片揉得皱巴巴、明显来自不同渠道的羊皮纸、竹纸。
“驸马爷,大事不好!”
魏叔玉心头一跳,“何事如此慌张!!天塌不下来,慢慢说,到底是何事?”
王玄策深吸一口气,语气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又快又急。
“两条线的消息,几乎同时到达!北边,是漠北都护府加急递送,还…还有燕王殿下亲自传回的密信!”
魏叔玉眼神一凝,“佑哥儿亲自传信,还是加急递送??”
伸手取过那卷湿漉漉的绢帛,他脑中满满都是疑惑。
漠北到底发生何事,为何不良人没消息传回来??
想到这些。
魏叔玉迫不及待展开绢帛,是漠北都护府的告急文书。绢帛上字迹潦草,显是在极度匆忙间写就。
上面赫然写着,高句丽探子频繁出入奚人、契丹、靺鞨三族集中营。
他们专找被大唐边军压榨、心怀怨愤的三族奴隶头目!许诺给他们提供兵器、煽动他们起事,推翻大唐在漠北的奴役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