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心翼翼的记录着,生怕出了那两个名字,那就成笑话了。
好在并没有这种情况,十几份答卷过去,戏志才终于收到了第一份依旧封名的卷宗。
这说明此人通过了初阅,所以还要保密名字,继续往上走。
大臣们加快批阅的速度,戏志才忙活不过来了,只得前去提醒大臣们。
“若是揭开名字,发现了庞统庞士元、刘巴刘子初的名字,记得将卷宗交给我,陛下要亲自查看。”
到那时他得好好想想该如何跟天子解释。
大臣们不解,要那种淘汰卷干什么。
但一听到是天子的意思,答应的那叫一个快。
宫里在加紧批卷,没个七八天出不了结果。
举人们在返回公车署时,仍然难掩脸上的激动和兴奋,喋喋不休的讨论着自己在崇德殿上的发挥,同时暗自紧张最后的成绩出炉。
对那些眼馋的赏赐更是充满幻想,若是能还上一身御赐之物,骑着白马在洛阳城中疾驰,该有多潇洒?
人生巅峰莫过于此。
王朗自从出了宫,鼻子就翘老高,一有人问他,他就得意道:
“你们是不知,天子在我背后看了许久。”
“景兴兄写了什么?”其他人不禁发问。
在公车署,这家伙也算是个名人,连董昭都对他礼遇有加。
王朗毫不避讳,自得的说道:“边防策中,我看出天子复国南匈奴深意,大书驳斥资敌之论。治国策中,我痛斥南方动乱,论我大汉乃是天命,必将流传万世。经学策中,以忠君爱国为纲,历数二十四帝的丰功伟绩,再以我王家祖训举例,向天子阐述普天之下的士家,皆以崇汉,随时为大汉效死为家训……”
一席话,引得人惊叹连连。
不愧是王朗,竟能写出别样的风格,更重要的是,大家能从他的答卷中,看出此人是何其的忠君爱国,令人钦佩。
另一边。
“公瑾!”蒋琬从后面小跑追上来,一下子就勾住周瑜的肩膀,“你答了哪三道题啊?我写了安民策、治国策、还有一道经学策。”
他眉飞色舞,“安民策我写了平准粮价、以工代赈、修渠富田,治国策着重写了大国的粮草供应,经学策我把孔夫子都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