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为大将军,如此国之重事,怎能不发表意见?”
“是啊,此事牵动天下官吏,稍有不慎,就天下大乱呐。”
“许多人都在抵制,可没人有资格到天子面前阐述弊端,汉室的稳固与否,全依仗大将军了。”
大伙七嘴八舌,将皇甫嵩说到直接站起。
“竟然还有这种事。”
一个动作把众人看兴奋了,谁料下一秒,皇甫嵩愁眉苦脸。
“这该如何是好?”
有人赶紧出来劝诫,“大将军身为汉军元帅,应当早做准备。”
大伙都屏住呼吸等皇甫嵩发表意见,谁知这人来回踱步了半天,快把大家绕晕了,不少人憋不住气开始喘息,面色早就涨红。
好一会儿才后才见到他站定脚步,大家又一次屏住呼吸,现场落针可闻。
皇甫嵩紧皱着眉头,被全场期盼的眼神环视,他表情十分严肃,总算开了口。
“怎么办才好呢?”
众人:“……”
他们不知道,皇甫嵩最大的优点是军事才能。
最大的缺点是不听劝、政治小白。
前些年,皇甫嵩镇压完黄巾名利双收,非常有权势,阎忠去劝他说:将军有不赏之功,小人忌嫉,如不趁早图谋,必会后悔,到时再也来不及了。
明里暗里都在暗示他。
阎忠说一大堆,皇甫嵩愣愣的问一句:怎么会?
阎忠又说一大堆,皇甫嵩又回:什么意思呢?
最后说了许多,皇甫嵩不听,阎忠跑了,次年因为几个宦官弹劾,皇甫嵩被贬。
之后凉州起祸乱,皇甫嵩被召回平叛,董卓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速攻陈仓,皇甫嵩表示:不对。
打了一段时间,董卓再劝皇甫嵩穷寇莫追。皇甫嵩表示:不行。
再之后,灵帝对皇甫嵩委以重任,让他压制董卓,董卓势力膨胀。
灵帝弥留之际,为了保险,下旨让董卓将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拖沓不肯,这么好的时机,再加上有人劝皇甫嵩尽早行动,毕竟有圣旨在手。
皇甫嵩表示:我不听。
然后董卓杀入京城,三日不到就废了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