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去看书>医馆大夫的我加入了锦衣卫 > 第968章 大病、大觉、大悟(第1页)

第968章 大病、大觉、大悟(第1页)

金刚伏魔圈,明面上有三处阵眼,即三僧枯坐的枯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只有亲临阵中才能明白,这三处阵眼不过是幌子罢了。

什么叫做阵眼?

在某些场景当中,具备关键性、核心性的位置,才能称作阵眼。

诚然,这三处枯树,是阵中唯三能够沟通外界的节点,可要因此称之为阵眼,还远远不够。

因为除了面对苏木这种自带补给的特殊存在外,绝大多数的武者,进入阵中,往往都需要以自身底蕴来维持消耗。

可试问一个人又怎么比得过三个人?

三僧作为结阵之人,招架敌人的招式,每人只需要耗费三分之一的真炁,而出手若不求威力,亦只需要耗费三分之一的真炁。

里外里,这就是九倍的差距。

普天之下,想来只有朱无视能够承受得住这么庞大的消耗。

然而,承受得住是一方面,能不能耗赢就是另一方面了。

三僧皆是年近百岁的老人,每个人的体内,少说蕴含着八十年的精纯功力,合计就是二百四十年。

以前面的比例推算一下,九倍就是两千一百六十年。

也就是说,破阵之人至少需要两千一百六十年的功力,才能勉强与三僧的底蕴持平。

这就有点恐怖了。

要知道,即便朱无视吸收了太湖畔一百零八位高手的真炁,可因为吸功大法的坑爹比例,他当时得到的功力也不过四百余年。

平均一个修炼了四十年的武者,就只能吸收到四年的功力。

再算上这二十年来的积累,朱无视才勉强达到了千年出头的真炁修为。

且已经接近身体能够容纳的极限。

两千一百六十年,几乎是两个朱无视,想要凑齐是何等的困难?

设计者也不是傻子,即便是推演阵法,也不会把一些不切实际的假想敌算上,正因如此,那三处沟通内外的阵眼,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

而三僧之所以选择在三处阵眼枯坐。

恰恰是为了守御真正的阵眼。

即,头顶与脚下两口钵盂的中心点。

金刚伏魔圈的禁绝之力,最为直观的表现,便是倒扣而下的金色大钵盂,以及最不明显的,从下往上与其紧密相连的另一口金色大钵盂。

但两口钵盂虽然外形上是钵盂的形状,实际构成却并非是真炁一体铸造,而是采用了大圈套小圈的方式,一层一层堆砌起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