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即人生困顿事,空山即人之一生,世事洞明即是芳迹之意。
世间绝大多数人,无论修行境界高低,实力强弱,基本都处在禅之第一境,于困顿迷茫中度过一生。
此如初生之蝉虫,困于闭塞卵壳之中,不见天日,不谙世事,不明本性。
及至脱壳而出,藏于木根之中,泥土之下。
此时之蝉虫,看似脱离了卵壳,见得天地,可它眼中的木根与泥土是真正的天地么?
世人将此时之蝉虫称之为若虫。
若虫非虫,此正是蝉之第二境,亦是禅之第二境,若懂非懂,若明非明。
空山无人,流水花开。
人出走红尘外,只余下一座空山,看似守得云开月明,盼得流水花开,可这样真就大彻大悟了么?
空山已无人,水依旧在流,花依旧在开。
山中落叶即人生困顿,落叶源自何方,不就是昔日鲜嫩的花枝么?
若无真理,何来困顿?
若无明悟,何来无明?
若无昔日鲜嫩的花枝,何来今日满山的落叶?
真理还须自困顿中寻。
若欲世事洞明,怎可脱离世事?
出走空山,远离红尘俗世,远离困顿无明的同时,也在远离真理与明悟。
这不过是逃避而已,怎算得上真正的大彻大悟?
所以说,禅之第二境,如蝉之第二境,若明非明,若虫非虫。
古夜接触过不少佛道高手,但对佛理与禅道并无过深的研习。
历经三个月的参悟,消化了寒天至尊留下的瑰宝,他也不过是堪堪入了寒蝉大道的门。
论起禅道修养,顶多只在禅之第二境,空山无人,流水花开。
至于禅之第三境,他就有些不明朗了。
按照禅之三境与蝉之三境相互呼应的说法,禅之第三境的真谛应该就藏在蝉之第三境。
蝉之第三境,成虫。
一只蝉想要从若虫成长为成虫,还需要经历一次蜕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世人将其称为金蝉脱壳,与第一次脱离卵壳不同,这是一次自身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