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去看书>明末造反专业户 > 第1119章 文庙(第1页)

第1119章 文庙(第1页)

孔闻诗毕竟也在礼部当了这么久的官,多少听到过一些风声,大熙的安排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默然的点点头,但他很快又意识到不对,皱眉问道:“梅部堂,您刚刚说这奉祀官先让我这个孔圣后裔当着……那日后呢?难道奉祀官一职不会让孔家后裔一直担任下去吗?”

“自然不会!”梅涟重重点点头,面上严肃了不少,身子也站直了:“若这奉祀官让孔家世袭,那和衍圣公换了个名号有什么区别?不瞒你说,大熙设此奉祀官,也是存着引领天下士人风潮的意思的,所以这奉祀官,就不能局限于孔家之中,而要从全天下德才兼备的名士大儒之中挑选,任职亦有限期,不可能让一个人占着这个位子几十年不动弹的。”

孔闻诗眉间皱得更厉害,朝那块石碑扫了一眼,问道:“不知……这奉祀官的挑选是个什么章程?梅部堂可否透露一二?”

“告诉你也无妨……”梅涟淡淡一笑:“德嘛,就不多说了,才这方面,孔圣提倡‘君子六艺’,挑选奉祀官自然就要考校其‘六艺’高下,当然,先秦毕竟久远,有些方面还是要修改修改的,比如说‘射艺’,便不局限于弓箭,火铳亦可,比如说‘御艺‘,战车早已淘汰,便改为考验骑术。”

孔闻诗心中了然,梅涟虽然略过“德”不说,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重要的限定条件,谁有德、谁无德,解释权完全握在朝廷手中,想要当这奉祀官的名士大儒,自然得是跟着朝廷步调和思想走的人。

哪怕是个不沐王化的化外蛮夷,只要他紧跟着朝廷的步调,他也是“有德之人”,而一个跟朝廷唱反调的名士大儒,再响亮的名声、再大的成就,他也是个“无德之人”,没资格祭祀孔子。

孔闻诗知道,这天下崇信理教的官绅士人并不少,他们对大熙主流的温陵学派和经世学派,还有百家派、古法派等等统统都视为离经叛道,对大熙提倡的“四民平等”等思想不屑一顾,对大熙的许多政策更是明里暗里的抨击反对,大熙这一招是对他们的釜底抽薪,直接将这一堆理学的老学究排除在外。

至于才学,君子六艺包含“礼、乐、射、御、书、数”,但自古以来就是文无第一,礼、乐、书三门谁水平高、谁水平次根本没法量化考核,到时候还是只能全凭朝廷一张嘴去定夺。

而“射、御、数”三门,可以量化考核,谁火铳弓箭射得准、谁马术好、谁算学精深,只需一场考试便能分个高下,清晰明白,日后朝廷越是懒得管事,这三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没准过个一两百年,选出来的奉祀官会是个对儒学一窍不通,但却是个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算数的实干之才了。

孔闻诗扫了一眼梅涟,无奈的笑了笑,大熙提倡务实,梅涟这个温陵门人,家传就是文武双全的,连他那年纪轻轻的妹妹都能开硬弓、骑快马,而经世学派提倡经世济民,“算学不精,田土不清,何以济民?”,这种选拔方式,最适合大熙如今的主流学派。

“看来属下要好好学学射箭骑马了!”孔闻诗玩笑了一句,朝廷定下来的事,他也没法去改变,只能是接受了:“属下听说朝廷还准备对孔庙也进行修改……不知是个什么章程?”

“原本的孔庙,要扩大规模,我朝以儒为主,但并不独尊儒术,毕竟朝野之中还有个百家学派呢!”梅涟微笑着答道:“所以孔庙会改成先贤庙,不仅供奉孔圣和他的弟子、儒家的先贤,墨子、老庄,乃至佛家的释伽牟尼,回教的先知、椰教的天主,都会被供入先贤庙中。”

梅涟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了,孔圣依旧占据主体位置,孟圣列于孔圣身侧,其余各派先贤分列排班,以此彰显我大熙‘以儒为主、百花齐放’的主张。”

孔闻诗苦笑一声,摇着头说道:“这般设置,倒是符合温陵先生的主张,‘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孟二圣虽仍然占据主体之位,但从此儒学便无非一家之学、孔孟变成了庸众之人。”

“这样不好吗?孔圣若不拜师于老庄,又怎会诞生儒家之学?孟圣若没有稷下学宫的争辩,又怎会有儒学之大成?”梅涟伸手朝天上一指:“博采众长、百家争鸣,方有儒学之大兴,独尊儒家,到底是兴儒还是害儒,孔郎中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应该也看得清楚。”

孔闻诗默然一阵,叹了口气,又挤出一丝笑容来:“梅部堂说的倒也没错,呵呵,将那椰教天主、佛教佛祖、回教先知都请进先贤庙中,连这些宗教神灵都成了‘庸众之人’,孔圣孟圣本也是凡尘之人,又何必居于神位之上呢?”

“你明白这点就好!”梅涟淡淡的笑着:“将孔庙改为先贤庙,不是我的意思,乃是执政的主张,不过正合我温陵学说的观点而已,执政说的很清楚,我朝尊儒,尊的是其中仁义爱民的道理,而不是尊一两个人,各家学派只要符合这个道理的,自然都要尊重学习。”

“因此这先贤庙,不单单要奉孔孟老庄这些着书立言之人,同样也要奉为国为民之人,农户军将、商贾工匠,乃至外藩夷民,只要是为国为民有大功者,皆可入先贤庙中永享香火,这孔庙从此不再是一家一族私产,而是天下万民、华夏千古的纪念之地!”

“也许……这样才最符合孔孟二圣的想法吧!”孔闻诗点点头,转移话题道:“对了,梅部堂千里迢迢赶来曲阜,不是为了看看属下在这曲阜怎么办公做事的吧?”

“聊的尽兴,差点把正事忘了!”梅涟哈哈一笑:“沈阳已为我大熙光复,朝廷即将执行二号预案全面进攻,你这善写文章的大儒,这两天得捣鼓一篇檄文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