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去年兵败,这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足以证明其并非帅才,只能带兵冲锋陷阵,连朝鲜大都护这个职位,做的都不能让李破满意。
尉迟信更不必提,无领兵之能,即便是兵部尚书这个职位,也是李破连拉带拽扶上去的,在与卫府争权期间的表现,尤其令李破不满。
李破为酬众人开国之功,一个个能拉就拉上一把,并没有什么狡兔死走狗烹的想法,主要其实还是因为他比这些人都要年轻,不需要担心自己死后,这些人为难他的儿孙。
而这些人大多出身世族,并非如老朱的手下那般,做了官也像一群土匪,动辄拔刀火拼,贪污敛财,无所不为,大多都是屠龙反成恶龙的家伙,连老朱都难以控制。
世族之害显而易见,可贫儿乍富的戏码,人们也深有体会,胡人占了天下,更是流毒无穷。
中原就是在这种轮回中无法摆脱,谁来了也没用,所以才有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的说法,可谓一针见血。
…………
所以在李年看来,徐世绩能出任辽东都护府大都护,无外乎是皇帝为妹夫谋一个将来。
总不能是这厮得罪了长公主,被皇帝撵到辽东这样的穷山僻壤来吧?
徐世绩捻着酒杯,一派的淡定从容,实际上从知道要来朝鲜的时候起,他就已经做了许多的准备,即便是李年与他争权,也有许多办法来应对。
至于辽东都护府任上该做什么,他更是想的清楚无比,在离开长安的前夜,到宫中辞行时,跟李破聊了很多。
李破感觉很是满意,若只知道打打杀杀,还真未必能胜任辽东都护府之职,在中原无法做到大规模移民的今时今日,辽东又作为大唐的一个战略支点,怎么才能让辽东看上去像点样子,而非是像汉时那般,虚设郡县,完全无法掌控。
徐世绩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意,自是能做到事半功倍,李年这种武人的直线思维,很难跟得上徐世绩的思路。
想当年在河南,大家斗心眼的时候,也就李密,秦琼,程知节,张亮等寥寥数人让徐世绩颇为忌惮,其余人等都和李年差不多……
“阿史那多闻趁我大唐攻拔高句丽而据有辽东,至今不过四五年,称不得辽东之主,如今退守扶余城,那么多人马,一个冬天下来得死多少人?
苟延残喘之辈,离着又远,不用吾等费心,辽东部族,可远不止突厥,高句丽,所以小弟率兵北进,当以此类部族为先。
大兄可愿助我成事?”
李年皱了皱眉头,“贤弟说的是靺鞨人?”
徐世绩点头道:“寻将军,裴长史去年率军西出,战功彪炳,除了杀的契丹诸部闻风丧胆之外,还杀了不少靺鞨人,据说是黑水靺鞨的野人。
咱们靠近太白山,山中是白山靺鞨和粟末靺鞨,当年高句丽常年受其寇掠,如今咱们来了,此等野人亦为辽东大患,不如早早铲除,也落个清净。”
李年渐渐咂摸出了滋味,思量一番摇头道:“靺鞨人在山林之中,若要除之,怕不是短期之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