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李至刚懂。
陕西的稳,现在比什么都重要。
既是大雨闹灾之年,又有秦王国丧人心惶惶。这个布政使他以前是看不上,可现在却是他留在官场的根本。而且,他看不上说不定暗中有多少人惦记着他。更有暗中无数的人,希望他倒下。
“对了。。。”
李景隆又道,“我来的路上,到处都是发水。。。。许多农田,哎。。。都淹了!”
“若不是赶上秦王的事!”李至刚也跟着叹息,“卑职这时候应该在乡下主持赈灾!”
“赈灾的粮食,可还够?”李景隆又问。
李至刚缓缓摇头,“陕西历年以来,都是军粮为先。去岁卑职接受时,还奉旨给山西北平,尤其是河南,调了大批的粮食充作军需。”
“卑职迎您之前看了下各地的公文,今年受灾八县,合计灾民三十多万。藩库之中的存粮,也只够他们吃个把个月而已。。。。。”
“表面上看,可以先赈济着,然后一边等待朝廷的救济,一边让官绅募捐,还可以跟粮商借粮!待到水退了,再组织百姓耕种,能种一点是一点!”
“可是实际上,您应该也清楚!”
“这些话都是表面文章,看着好看而已!实际上做起来,难如登天!公文送至中枢,各部朝议再经户部拨粮,然后发往其他行省,这得多少日子呀?最主要的是,户部如今没钱!哪像以前您在京中的时候,筹措赈灾银子。。。。大笔的银子砸下来,都不用朝廷,各地的粮商都疯了似的往灾区运粮!”
“再者如今这个节气,北方各省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也没有余粮拿出来救济呀?”
李景隆打断他,“这些就不必说了。”
说着,他正色看向李至刚,“先按你说的赈济着。。。。。若是粮食不够。。。。”
他站起身在屋内来回几趟踱步,像是在下着某种决心,“我让人,开军仓给你!”
“啊?”
李至刚顿时大惊,声音都颤抖起来,“公爷。。。。?这。。。。。”
“先安抚百姓!”
李景隆沉声道,“三十万百姓,嗷嗷待哺。陕西经不起如此大乱,大明也经不起如此的大乱。。。。”说着,他又是叹气,“别说军粮,就算是兵马调动,维持地方稳定,只要你开口,我就给你兵!”
咚!
李至刚再也站不住了,跪地道,“公爷。。。。卑职。。”他肩膀耸动,“无以为报呀!”
这是真话,李景隆做的这些,在他看来其实并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他李至刚的官帽子。而如此大的人情,叫他李至刚以后怎么还?
而李景隆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力气帮他,乃是因为陕西的布政现在最好还是李至刚来担。若是他被调走了,换来一个东宫一系的清流,那日子可就难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