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治平二十年六月一日,大燕第三任皇帝高策驾崩。
高策在位二十年,对内平定了宁王之乱,闽地叛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随后治理民生,编纂律法,使《治平律》得以大成,稳定了社会秩序,修建运河,大燕南北得以畅通无阻,对外征服西境,设立西境都护府,亲征燕山关,北伐戎狄,收取南部草原,兵征南蛮,力保江南稳定,于东海设立海防,终使四夷宾服,拓土而国强。
治平二十年是大燕继武狩、政和之后的大发展,留给下一任君王的,是一个外无强敌,内无叛乱,百业兴旺,万民安乐的太平基业。
………
大行皇帝驾崩后,皇后邓鸢忍着悲痛联合五大辅臣控制住了京都局面,并着手准备大行皇帝的丧仪。
这场丧仪盛大而隆重,除京城的官员之外,外任的三品及以上大员纷纷进京奔丧。
皇太子高继尧于灵前继位,没有使中央出现权力真空,不过正式的登基大典要等到丧仪结束后。
………
待丧仪结束,高策的灵柩被送往早已修建好的皇陵。
皇陵的地址是高策自己挑选的,其位于长陵和孝陵之间的一座小山,却比长陵和孝陵矮一些,仿佛长辈俯看自己的孩子。
高策期盼死后能与亲人团聚。
而他的陵寝被朝廷命名为景陵。
…………
服丧期满,新皇的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年仅六岁的高继尧身着龙袍一步步走进朝堂,他现在还太小,很多事都不明白,但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便会知道这是属于他的时代。
而已经是皇太后的邓鸢跟在高继尧的后面,新帝坐于龙椅之上,她绕过龙椅,端坐于帷幕之后垂帘听政。
阶下百官纷纷下跪行礼,高呼道:
“臣等拜见太后娘娘,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继尧回过头看了一眼母亲,小小年纪的他面对这种场面还是有些茫然无措,好在身后的母亲给他投来鼓励的目光。
随后他平复好自己的心绪,模仿着父亲的模样,抬手说道:
“众卿平身!”
“谢陛下!”
百官纷纷站起身来。
高继尧幼小的脸庞上满是凝重之色,他按照之前演练了无数遍的语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