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尧幼小的脸庞上满是凝重之色,他按照之前演练了无数遍的语气说道:
“诸位卿家,先皇驾崩,朕以冲龄继位,国事需仰赖母后与诸卿,望诸位辅佐朕安定社稷,福泽万民!”
百官齐声回道:
“臣等谨遵陛下之命,吾皇圣明,大燕万年!”
见状,高继尧看向一旁的童谨,沉声说道:
“童公公,宣旨吧!”
童谨拱手回道:
“是!”
紧接着,童谨从袖中掏出那份早已拟好的诏书,将其缓缓摊开后,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袭天命,下顺舆情,承继大统,改元承平,追尊皇考为宪宗武皇帝,尊母后为武太后,迁居慈云宫,朕尚年幼,遵先帝之命,由母后摄政,五大辅臣辅政,至朕加冠之日再行归政,钦此!”
诏命既下,百官纷纷行礼,高呼万岁。
高策的谥号为武,庙号宪宗,新的年号为承平,这些都是邓鸢亲自挑选的。
她知道高策一生致力于建设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场和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因此才有了《治平律》的问世,因此“宪宗”二字实至名归。
而高策在位二十年,平叛乱,收西境,伐漠北,将大燕的版图拓宽了一半有余,这个“武”字也是名正言顺。
新年号“承平”二字,有治平相承之意,邓鸢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承继先人的志向和福泽,让大燕永保太平。
定下这些事情,治平一朝成为了过去,新的时代开始了。
…………
下朝之后,邓鸢领着高继尧来到文渊阁与五大辅臣一起商议政务。
其中谈论了运河的修建进程,还有四境守将是否返回驻地的事情。
运河的拓建工程是在治平十四年七月开始的,很遗憾,由于工程规模浩大,高策有生之年并未看到运河竣工。
高策十分看重运河的拓建,他曾说过,不管多少年,不管要花费多少人力和物力,这条运河必须拓建。
在这次的内阁会议上,邓鸢也做出了表态,运河必须要继续修建,并且规定了时限,三年之内运河必须拓建完毕。
这个要求并不算高,毕竟运河拓建至今已有六年,其进程已近大半,剩下的三年时间也足够了。
而后邓鸢又下令,四境守将除高锦眉之外,皆要返回驻地,北疆军权暂由副帅白峰接手,平狄公主高锦眉需要留京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