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在前,犹如肥肉在案,谁愿轻言放弃?
然而,能参与此番争夺者,毕竟寥寥。
品级、声望、出身,若不达标,贸然出头,只会徒增笑柄。
但观那些入围“终选”之人,朱元璋总觉得不甚满意。
也不能说全然不满,只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见朱元璋犹豫不决,那些机敏的大臣顿时心领神会。
看来,这位皇上对所有人都不甚满意啊。
那……是否该趁机而动?
尽管朱元璋多次告诫,勿要揣测圣意。
但为官者,谁无进取心?
有进取心者,岂能不探知皇上的心意?
一旦猜中并能把事情办得漂亮,就能赢得皇上的欢心。
最近表现出色的章善,此刻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讲!”
“谢陛下,臣举荐胡惟庸胡公担任此次主考官!”
“胡公身为前丞相,威望足以震慑下属官员,同时在士林中也有极高的声望。”
“况且,上次胡公主持科举,虽有非议,但成效显着!”
“因此,臣力荐胡公!”
章善言辞坚定,不容置疑。
旁人看着章善的模样,心中暗自嫉妒。
他们并非指责章善是在谄媚,而是懊恼为何这样的谄媚机会没有落到自己头上。
其实,刚才也有不少人打算推荐胡老爷。
毕竟,上次科举,胡老爷初次担任主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尽管考题有些离奇,但最终成果尚佳。
科举旨在为国选拔人才,为大明选出众多贤才的胡老爷,可谓是尽职尽责。
然而,令章善惊讶的是,他以为最合适的人选,竟未得到陛下立即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