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手一顿:“卖了?咋卖的?”
谁家果园里还缺吗?
不应该呀。
打他们这儿的茶柑出名了之后,家家户户的地不是自己包了就是包给别人,总之再没有半分空闲。
如今经过这么些年发展,不是盛果期的也补种成了盛果期,哪有空地再种这个?
别看十棵不多,种起来想要产量高,那也颇占地方的。
“你卖哪儿了?”
女孩子笑嘻嘻:“卖给我师兄了。”
“他家老板做大农场的,不差钱,2000一棵,一共两万,咱们再包个运输,就给卖了。”
他们家的茶柑树已经7年了,打理的特别好,形阔结果丰,每年春天还拧枝调方向,就是为了不耽误多结果子。
女儿在农业大学学的一身本领,为的就是家里的这片地。
现在都流行圈枝柑,但这种抗性比较差,很多新手种不好,他们家的却都是强枝壮苗。
一棵棵树虽然不算大,产量却着实丰厚,总之,师兄说不差钱,那就按不差钱的方法办。要是便宜的,自然也有便宜的果树。
当爹的没说什么,只是又嘀咕一声:“给你师兄这家要高了,不会影响以后吧?”
女孩子一愣:“哪里高啦?运输费都很了不得的。而且我们的茶柑上是带了小青柑的。为了保证果子,咱们挖地都得带好大好大土球的。”
“本地运输能要多少钱……”
当爹的很怕女儿处理不好这个师兄妹的关系。
“不是本地啊!”女儿大大方方道:“偏中原地带,宁省,云城知道吗?就那里。”
当爹的一愣,随后又摸了支烟点起来:
“你这、你这……”
他不知道说什么,只叹息道:
“咱家不缺这两万块钱,你可别把人际关系给坑了。你学校里都是有真本事的,回头再用,口碑坏了,人家瞧不起你。”
女儿这个农业大学可没白上,自打上了学,人脉渠道那是啥样都有。
别人家都改那些有名的花哨的圈枝柑了,他这边儿只需要这样调整那样调整,出来的果子半点不差,皮厚油香味醇,还有一股独特的蜜香。
懂行的,每年专门来收他家的呢。
说不缺这两万块,真不是随口说说。
此刻他语重心长:“这么多年了,为啥咱们这片的茶柑出名,别的地方都没做起来?就是因为一方水土一样树。”
“你上过学的,肯定也知道那个橘生淮南,橘生淮北。”
“你说的宁城,我知道。他们那边冬天零下六七度,种橘子树都有概率冻死——就是有不冻死的,那也是位置好,或者是一些驯化的品种,皮厚或者是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