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宁城,我知道。他们那边冬天零下六七度,种橘子树都有概率冻死——就是有不冻死的,那也是位置好,或者是一些驯化的品种,皮厚或者是早熟。”
“这10棵茶枝柑肯定要大片地,不好防护,过不过得了冬天还是两码事。”
“再来就是水土——这么些年农业发展,也没听说那边果树种的多出挑,种咱们的茶柑怎么能行呢?”
“我知道你心疼这些果树,不想随便处理了,但是这么卖出去,回头人家不光陈皮做不好,那酸溜溜的青柑果吃起来也不行。”
“闺女,你可别因小失大。”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在运费上闺女真没坑人。
运输这么远,又是带超大土球的树,说没赚钱倒也是真的。
闺女嘻嘻笑起来:“爸,你闺女我是那样的人吗?哪年采购的过来不说咱家厚道?我这不都遗传你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说了,我这师兄也不是一般人,他导师可是鼎鼎有名的宋教授,他能不知道这些?”
“特意来联系我,就是跟我说了老板不差钱,而且种地的手艺超好——你知道他们家一斤茶叶都能卖大几十万吗?有价无市!”
“这陈皮人家也不打算卖,就是赶个新鲜自己试试,不差这点儿。”
再说了,女孩子自信道:“真要是买了,售后咱家也包啊。”
虽然说师兄理论知识很强,但他们家才是真真正正种茶柑树多年的,在这方面实际经验还是更重要的。
但是当爹的却跑了题。
“几十万一斤的茶叶?”
他来了兴趣:“没听说那片儿有什么名茶呀?”
反倒是他们这片儿的人喝茶煲汤,那真是顶顶重要的事儿。
此刻就好奇道:“不是炒作出来的吧?真这么有本事啊?那茶叶得是啥味儿的?”
女儿犹豫一瞬:“我也不清楚——我问问师兄,有没有样品可以寄过来让我们尝尝吧。”
……
汤晓东利利索索办完这事儿,不到一天的功夫,又找来宋檀:
“老板,能不能申请二两的茶叶寄过去?”
他解释道:
“咱这边的气候不适合种陈皮,我害怕到年底这个陈皮的质量不行,树也浪费了。”
“那边的学妹说如果陈皮不行,后年六七月份可以免费教我们做他们家特有的小青柑茶——到时候我们寄小青柑样品过去,还可以给我们介绍采购商。”
总之,只要钱的问题不是问题,两边其实聊的很是愉快。
宋檀也来了兴趣:“小青柑茶?”
“对。”汤晓东点头:“这个不难,网上就有很多教程。但是其中的火候跟时间把握,有个人手把手教还是更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