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去看书>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报还是不报,这是一个问题(第6页)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报还是不报,这是一个问题(第6页)

张居正不让自己的儿子入仕,就是生怕重蹈严党的覆辙。

“先生也没办法吗?”李佑恭沉默了下,那看起来真的是个很难解决的矛盾了。

朱元璋和朱标这一对皇帝和太子,不在讨论的范围内,整个历史尺度上,找不出第二对儿相处如此融洽的皇帝和太子了。

问题的关键非常清晰,皇帝和太子,既是君臣,又是父子,而且先是君臣,才是父子。

太子还不能是个废物,如果太子是个废物,那怎么能继承大统?

可是太子不能太贤能,礼贤下士有口皆碑,皇帝还活着,你太子想做什么?

朱翊钧放下了张居正的奏疏,突然想起了王夭灼这次南巡,非要带着朱常潮这个二皇子一起。

其实王夭灼带着朱常潮在身边,多少也在防备着自己的亲儿子朱常治,听信了什么谣言,胡作非为。

朱翊钧重重的叹了口气,这事儿,他同样没办法。

而此时的通和宫御书房内,十三岁的朱常治坐在龙椅上,看着面前的奏疏,看着面前的首辅申时行、次辅高启愚,眉头紧皱的说道:“二位先生,孤有疑惑。”

“总督仓仓户部侍郎褚鈇奏,自万历十四年至万历二十二年止,各省共欠京运银764万有余,户部主张严责各地抚按官,酌量、酌情,按定年分报,送入京师。”

“去年年末户部审计,这欠的764万银,大部分都是田赋,现在这事儿,朝堂争执不下。”

“孤若是传讯松江府行宫,请父皇定夺,父皇会不会觉得孤过于无能,这点小事儿,也要来问,所托非人,无人君之德才。”

“可若是孤不报,自行处置,父皇会不会觉得,如此大事,居然不报自决,觉得孤这个太子,在结党试图夺权?”

朱常治才十三岁,第三次在父皇南巡监国,前两次年纪小,还没什么感觉,只盖章就行了。

这次朱常治真的感受到了压力,报也不是,不报也不是,到底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朱常治都不知道怎么把握其中的度。

朱常治由衷的羡慕朱常潮,能够无事一身轻,专心学医,还能随扈父亲身边,享父子天伦。

小小年纪就开始上磨的朱常治,第一次对自己这个嫡长子的身份产生了一些怀疑,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熟读矛盾说的朱常治知道,从他监国这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就已经是君臣大于父子了。

“这…”申时行和高启愚看了一眼,他们路上还在想,太子召见他们二人,所为何事。

结果太子所问之事,是臣子所不能回答的。

解缙,主持修撰《永乐大典》,可见太宗文皇帝对解缙的信任,但解缙参与到了太子之争后,立刻就失去了所有的信任,死的时候,就是文皇帝问了一句,解缙还活着呢?然后解缙就被活活冻死了。

这问题,申时行和高启愚根本没办法回答!就是张居正在这儿站着,他也没办法回答。

“二位先生,为何一言不发?”朱常治拿着手中仓场总督的奏疏,询问着申时行和高启愚,他这个年纪,不知道该如何决策,二位先生,难道也不知道?

“殿下,别问了,别问了。”高启愚伸出一只手拜了拜说道:“若是殿下无其他事,臣等就退下了。”

这事儿,他们两个臣子,一个字都不能乱回答,只能太子自己去权衡利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