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去看书>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548章 应当是没有(第1页)

第548章 应当是没有(第1页)

一连数日过去,刘辩左等右等,没能等来庞统和刘巴的卷子。

不过想想也对,这两人写的非常出彩,估计连大臣们也被折服了,到最后才会揭名。

现在考卷的批改已经进行到了终审,尚书台要批改两日,最后所有甲科卷子会被送到他这里。

中途包括最开始淘汰的都是乙科,到各郡去担任个整理文书的官职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除了现在这一届,以后能参加殿试的,都是各州考出来尖子生,还经历过太学复试,到了殿试,哪怕考了个倒数第一,仍旧是人中龙凤,能回去吹嘘一辈子自己登上过崇德殿。

甲科也是有名次之分的,一甲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一共七人,都是进士。

三甲二十人,同进士出身。

这个同字就很有意思。

进士实授实职,县令、太学博士、郎官之类的。

同字是候补待缺,需经三年观政期,俸禄自然是要减几成的。

乙科就是吏员了。

诸葛亮提奏上来的科举制度,甲乙分科是借鉴了察举制中的甲科为郎,乙科为吏之旧例。

这就是为何刘辩要让臣子们拿出制度,而不是自己来的原因。

他来的话,拿后世的答案出来,不符合汉情。

而臣子们是在察举制的基础上改版,可以平滑过渡,安稳落地。

还有甲乙科之外的另一种情况,叫留中不发。

这是刘辩在殿试前增加的一条。

什么叫留中不发,得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是才子很有学问,明眼人都赞不绝口,但问题是他写的东西触及了些忌讳,不能批可的,就可以留中,观后效再确定是启用还是罢黜。

忌讳方面,比如说批判天子哪里哪里不行,朝廷有什么弊政,或者借用了先帝哪件事做的不厚道来警醒后人。

这种头铁的人有吗?肯定有。

头铁且能写出惊艳文章,满腹经纶的人有吗?也不缺。

大臣们不敢批,就先把文章压下,这是第一个原因。

二是刘辩考虑到有些人出身特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